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当前速读:秀容书院|千年文脉在忻州古城究竟由何得以传承?

来源:忻州网    时间:2023-06-13 21:14:41


【资料图】

六月初至,高考再一次成为举国上下的焦点。自古以来,中国人重视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承和积累,而高考则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传承和升级也承载着中国文脉的精髓。那么在忻州古城,千年文脉延绵不断,究竟由何得以传承?

|| 秀容书院山西历史上有200多所书院,其中,作为中国五大书院之一的“秀容书院”,是山西省唯一一处保存完好且仍具有教育功能的书院。这里也一直是忻州地方学子准备科举考试的基地。登亭远眺,视野开阔,可俯瞰全城。虽居于城中,但其环境僻静,是较理想的读书胜境。记录着城市肌理,维系着忻州的文化血脉。乾隆三十八年(1773),江西新城人鲁潢来忻任知州,“幅员辽阔,民户殷繁,家有盖藏,人丰囊橐,讴吟弦诵之声不绝于耳,独书院至今缺”。(时任忻州知州鲁潢《新建秀容书院碑记》)。于是,决心创建书院,因当时忻县称秀容县,故取名“秀容书院”。书院从启动到建成,历时两年,于乾隆四十年建成开学。▲ 忻州古城秀容书院旧貌▲ 忻州古城秀容书院旧貌书院建成后,就取代了忻州儒学,成为当时忻州的最高学府。忻州既然有一直兴盛的文庙儒学,为何建书院?是因为忻州儒学存在之时,儒学生员的名额有严格限制,而且身份也有限制,一般贫寒之家的子弟不可能入学。书院创建后,入学名额大大增加。突破了儒学对生员名额的严格限制,使更多的生员有机会进入书院就学。秀容书院的出现,是对官办主流教育的一种反拔和补缺。据记载,在清代时期,秀容书院就考中进士39人、举人165人、贡生264人。一时间更是出现了"文跻九原,雅出秀容"的盛况。随着历代发展,秀容书院也培养出许多诸如治学治世的人物。对山西忻州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光绪二十八年(1902),为适应社会发展休要,在巡抚岑春煊的授意下,秀容书院改为新兴中学堂。这是山西书院改学堂之首例,开创了近代教育的先河。进入民国后,一批批从秀容书院走出的学子,有的赴日本留学,学成归国报效社会。仅从辛亥革命时期忻州籍的同盟会员来看,人数就有近30人。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是省立忻州农职校、忻县师范学校、忻州地区盲聋哑学校、忻县地区卫校、省戏曲学校忻县分校、省广电学校、忻县三中、忻州一职中等校的校址。秀容书院是忻州教学、文化成规模的源头、开文鼻祖。是我国古代书院发展变迁的一个重要缩影,也是山西难能可贵的文化教育财富,较为典型地体现了山西乃至中国书院的兴衰演变史,其文化影响至今不绝。如今的秀容书院,不仅承载着历史记忆,也一如既往发挥着教育功能。开设研学活动,让学生们通五经贯六艺并学以致用,在一步步考取晋升过程中领悟到先贤力量和秀容书院精神。秀容书院依地势而建,环境清幽,遂开设书院茶楼,集人文历史、闲适生活于一体,人们来此品茶听戏,谈笑风生。|| 文昌祠坐落于秀容书院下院的文昌祠,经过了岁月更迭,饱经风霜却依旧屹立在忻州的土地上,无声地讲述着历史。因院中有枣树两株,古柏两株,又有早日成才、百年树人之寓意。入祠后经“勤慎敏爱”的影壁北侧通道,穿过白特门便可进入中院。现存的正殿文昌殿,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936—944),又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重修,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文昌寺文昌寺位于忻州古城文昌寺巷与秀容巷交叉口西南方向,毗邻秀容书院。据《忻县志》记载,文昌寺始建于乾隆40年,现存建筑为南街村村委会依照旧址规模所翻建而成。寺庙依地建造,错落有致。人们常来此祈愿学业顺利,为莘莘学子祈祷膜拜之所,也是众多求学之人的朝圣之地。|| 遗山祠为了纪念元好问,遗山祠于元末至正十三年建成。2010年复建,元遗山祠整个建筑保持了清代建筑风格,大门、正殿、偏殿、耳房等建筑大都采用木结构和砖木结构建筑。元好问自幼聪慧,擅作诗、文、词、曲、小说、评论,有“金元文宗”之称。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有“少陵嫡派”之誉,其中"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熔豪放、婉约为一炉,少年时就能写出“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千古绝唱,后人奉为“千古一问”;其散曲在宋词元曲的代变中有倡导之功。新旧朝更迭,他自觉担负起纂修金史的历史重任,所著《壬辰杂编》《金源君臣言行录》等,为元修《金史》抢救保存了宝贵史料。今存《元遗山全集》,有诗十四卷、文二十六卷、词五卷、小说四卷,另有《中州集》十卷、《唐诗鼓吹》十卷各自单行。《中州集》以诗存史,收录了金代女真、契丹等各族华化诗人,赋予了“中州”文化共同体之理念,是辽金元以来认同大中国之先进文化的概括性成果。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在这个高考季,我们在这无数学子曾走过的路上,以一城之文脉,向所有考生送上祝福,祝你们金榜题名、鹏程万里,胸怀大志、不负韶华!来源:山西忻州古城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15-2023 京津冀商务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